當前位置:中國廣告人網站--->媒介寶庫欄目--->媒體雜談-->詳細內容
做新聞的反思“零距離”
作者:佚名 日期:2001-11-13 字體:[大] [中] [小]
-
所謂“零距離”,事實上是一種不正常的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關系———當兩者間的距離過分接近時,誰能保證記者采寫的新聞能保持客觀、公正、真實的立場?
所謂“零距離新聞”,事實上反映的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不平等的關系———媒體首先就看不起自己,主動將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企圖通過各種手段包括不被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同的手段,取得平等地位,然后搞出以火爆、內幕、獨家為單一衡量標準的所謂新聞。
一人升天,仙及雞犬。
“神奇教練”米盧率領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進軍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圍繞在他身邊的一些人也變得神奇起來。女記者李響迅速推出《零距離———與米盧的心靈對話》一書,在半個月間拉著米盧轉悠了7個城市,據說簽名售書的效果非常理想。在特定背景下,出現(xiàn)了如此規(guī)模的“李響現(xiàn)象”,連李響本人也深深感嘆:要不是國家隊成功出線,恐怕……
確實,如果國足不出線,與米盧“零距離”的女記者同樣會吸引“注意力”,但“注意力”能否帶來“經濟”,實在不好預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心靈對話”之類是不敢拿出來賣的。
接下來就有了另一個話題!傲憔嚯x”以及其制造者靠什么風光?難道僅僅是若隱若現(xiàn)、肯定又否認然后再肯定最后再否認的所謂緋聞?畢竟,窺探他人隱私與滿足他人窺探隱私的需求,都已經冠冕堂皇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甚至連當事人也知道這些是炒作的必要構成部分。不久前,連中國足協(xié)官方網站上都刊登了“李響與其丈夫協(xié)議離婚”的消息,但時隔不久,簽名售書活動剛剛告一段落的李響突然發(fā)怒:誰說我離婚了?!她說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直非常幸福,丈夫非常理解自己的工作……嘴巴長在人臉上,當事人一口否認“已經離婚”,別人沒看到那本綠油油的離婚證,當然說不出什么話來。
但是,能讓風光最大化的,還是離不開“零距離”新聞———要不是把米盧頂在杠頭上,讀者未必會買帳。無可否認,如果沒有“零距離”的新聞,作為女記者的李響也就不存在“價值”。不患寡而患不均,當李響以其特殊渠道獲取絕對的第一手米盧新聞、國足新聞時,許多媒體感到了危機。事后,不少記者也承認,當初反米盧一半原因是反李響。面對這樣的新聞,個別媒體紅了眼,或含沙射影或指槐罵桑,自覺不自覺地“炒作李響”!傲憔嚯x”能不吸引注意力
當然,參與炒作的多數媒體頂多也就是停留在討論緋聞不緋聞、離婚沒離婚的層面上,并沒思考“李響現(xiàn)象”的內在原因。
“李響現(xiàn)象”似乎不能簡單地視作特例、個案。記者曾經問一些大學生:如果你是李響,你愿意主動創(chuàng)造“零距離”嗎?結果大多數學生選擇了“愿意”。她們認同李響的一個觀點:只要我能采訪到獨家新聞,你管我采用什么手段!
或許,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本身就是帶有功利性的。因為在許多人的心里,這個標準是可以用金錢來度量的。而且,這個標準可以把社會公認的主流價值觀割裂掉。
當主流價值觀被割裂而單單取向內幕、火爆、獨家,一些記者當然愿意接受與被采訪對象不正常、不平等的關系。
所謂“零距離”,事實上是一種不正常的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關系———當兩者間的距離過分接近時,誰能保證記者采寫的新聞能保持客觀、公正、真實的立場?說得更直接一點,“零距離”導致的壟斷,最容易產生蒙騙讀者的新聞,因為這是一種無法監(jiān)督的新聞。
所謂“零距離新聞”,事實上反映的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不平等的關系———媒體首先就看不起自己,主動將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企圖通過各種手段包括不被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同的手段,取得平等地位,然后搞出以火爆、內幕、獨家為單一衡量標準的所謂新聞,滿足他人窺探隱私的癖好。
新聞規(guī)律被打破了。而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不少媒體一方面在嘴巴上大罵李響,指責她與米盧的關系,指責她壟斷米盧新聞,另一方面卻又在事實上認同了“零距離”,也大搞“女公關采訪”,客觀上為“零距離”新聞的繁盛推波助瀾。
于是,當“零距離”“成功”了,不少心理陰暗者就將矛頭對準“零距離”的制造者,離婚不離婚成為攻擊的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成功”了的李響也是值得同情的。
有米盧保駕護航的李響,攜帶描述“零距離”的書,在半個月內走遍7個城市。所到各處,簽名售書只能以火爆相形容。不少讀者是沖著米盧前去買書的,但也有許多人根本上就是想去一探“零距離”的究竟。這不,已經有人在粗俗地議論“他們到底是‘零距離’還是‘負距離’”這個無聊問題了。
讀者有知情權,但是,當窺探他人隱私也冠冕堂皇地躋身知情權一欄,并得到個別媒體的大力支持,窺陰癖們還不樂壞了?昨天,朋友舒桂林告訴我,他居住的深圳市一家電視臺搞了個慶祝國足出線的節(jié)目,央視名嘴黃健翔應邀參加了,沒想到一來就惹了一身臊———有個坐在臺下當聽眾的人,把當地主持人黃子忠與黃健翔的正常討論夸大為一次激烈的口角———這個人回家就寫了一篇文章發(fā)到網上,“二黃”的尷尬可想而知,不得已,黃子忠只好發(fā)表聲明澄清事實。阿桂認為,這不是一個偶然的個案,近一兩年來新聞從業(yè)人員被炒作的事件頻頻發(fā)生。最極端的例子是李響。
錢鐘書說:你們知道雞下的蛋什么樣就行,干嘛要看下蛋的母雞長成什么樣?眼下的情形是:一些人不光要看清雞蛋,更熱衷于了解母雞有幾根雞毛、長不長雞眼,甚至,母雞會不會跟公雞離婚?
阿桂大發(fā)感慨:表象的背后存在著什么?為什么李響會成為津津樂道的對象,甚至被關注的程度遠遠超過球員、教練?之中存在何種深層的社會背景及需求心理?在一系列現(xiàn)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公眾蓬勃的知情欲反映的是媒體在當下的重要作用任何漠視哪怕有些“庸俗可恥”的知情欲的行為都是危險的———至少,它在提醒我們怎么做報紙。
我與舒桂林都認為,對付這些炒作,最好的辦法是充耳不聞、不理不睬,否則就會惹來更多的麻煩。但問題在于,當一些母雞急于展示自己有幾根雞毛,急于表達自己與公雞的關系,主動暴露“零距離”,以博取窺陰癖們的擁戴。我們不得不說,個別新聞從業(yè)者是否也該檢討一下自身的素養(yǎng)、操守?
想起不久之前,有傳聞稱“央視名嘴黃健翔明天就轉會香港中文鳳凰衛(wèi)視”。當記者致電黃健翔詢問此事,他在說明自己只是在度假之后,一再要求記者不要刊登自己轉會方面的內容,甚至包括他自己的態(tài)度與說法,“因為你一刊登,馬上就被人利用了,搞假新聞者就喜歡當事人辯解、有人出來呼應”。
與理性的黃健翔相比,那些急于暴露“零距離”者,顯得太天真、太無聊了。